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张航 彭雅惠 实习生 于淼
蓝天澄澈,热浪滚滚。正在进行的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,中非展商“火力全开”,各类商品让人应接不暇,观众热情一浪高过一浪。
(资料图片)
(来自乌干达的咖啡豆。于淼摄)
非洲好物买不停
马达加斯加的精油、赞比亚的宝石、南非的葡萄酒……一大波好吃、好用、好看的非洲好物是中非经贸博览会上的主角。
“老网红”非洲咖啡,本届博览会仍是“流量密码”,浓郁的咖啡香气惹得人群频频驻足。
来自马达加斯加的Faustin Gakenyeye和Jeanne Niyonsaba,神采奕奕地向观众介绍自家咖啡豆。“不苦,很香,酸度也适中。”平时不喝咖啡的长沙市民王先生一杯下肚,立马下单。
“观众很热情,懂行的人也很多!”两人是第一次参加非洲经贸博览会,火热现场让他们深刻印象。
“新网红”肯尼亚鳀鱼干未到先火。“听说只有300斤,来晚了就没啦!”记者慕名来到展台,驻足品尝的人群把展台围了个水泄不通。
“冰鲜鳀鱼3天前刚到长沙,在我们工厂深加工,刚出厂就马不停蹄送来博览会。”展台负责人介绍,这是中国首次进口肯尼亚野生鳀鱼产品,加工后更符合本地口味,麻辣鲜香,广受好评。
(Larry的服装店。于淼摄)
“加个微信吧!”
“上新了记得微信告诉我!”来自安徽的顾女士买了两件复古沾染裙子,还不过瘾,主动加老板Larry的微信,方便以后继续购物。Larry拿出微信名片,通过好友、改备注等操作一气呵成。
Larry告诉记者,前几年非商之间线上沟通主要还是通过telegram等国际通讯软件,这两年大家都开始使用微信了。说罢向记者展示通讯录里的微信群,“谁要进货在群里说一声就可以了。”除了微信,Larry的手机里还下载了抖音、支付宝、QQ等软件。
一位负责中非经贸对接的工作人员介绍,以前多数非洲企业只是来展示产品,现在是扎根湖南做生意。随着中非经贸逐渐走深,非洲朋友不止会说中文,在生活、文化上也变得“中国化”。“好多非商爱上了长沙的小龙虾。”
中非携手,商机无限
在非洲面孔扎堆的展馆,昆山索威尔贸易有限公司展位上“清一色”的中国脸格外突出。“我们展出的所有商品都源自非洲。”公司负责人吴泽文指着展架上的咖啡、巧克力等休闲食品。
昆山索威尔深耕食品行业多年,过去主要开展中澳贸易。3年前,受疫情影响,全球食品市场大变动,中澳贸易链利润变薄。“非洲的特色农产品和食品纯天然有益健康,在全球市场却比较少见,最具发展潜力。”很快,公司改变策略,从北非进口纯天然可可豆,在国内研发生产黑巧克力。
“凭着熔点低、苦味少,又具备黑巧克力燃脂健康的优点,我们的巧克力刚上市就被国内各大商超看中,成为爆款。”吴泽文说,近两年来,这款巧克力已经成功打入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。
今年,消费市场复苏,食品行业竞争更趋激烈,昆山索威尔将目光紧紧盯住“中非”产业链。
“非洲原材料结合国内技术创新,就能生产出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商品。”吴泽文说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