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日我在岗
(资料图)
“刚从社区赶回来,骗子长假不放假,越这种时候,我们越紧张。”
走进吴忠市公安局反诈中心,我遇到了火急火燎冲进办公室的反诈中心工作人员吴骞,今天他值班,24小时在岗。
早上七点半,他已经和社区民警深入社区开展反诈宣传,发传单、讲案例、解疑惑,揭露诈骗伎俩,吴骞说得口干舌燥,趁着群众早起锻炼,人员扎堆,才可以最大地发挥宣传效果,提升群众的防诈识诈能力。
来不及和我过多交流,吴骞开始翻看统计24小时内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情况,总结分析发案特点,详细剖析受害人特点和诈骗手法,第一时间编辑好预警信息给宣传部门和社区民警“喂料”,通过公众号和诸多社区工作群广泛扩散。全市反诈宣传线上内容统一出口,这是反诈中心坚持了几年的工作,成效显著。
正忙碌着,吴骞的电话响了起来,一名辖区群众找他咨询网络诈骗的相关情况。原来,这名群众发现其母亲的手机里下载了多款投资理财APP,家人多次劝阻未果,请求吴骞前往其母亲家中进行普法教育,阻止其投资行为。
刚和群众约好上门时间,这边反诈技术平台跳出几条预警信息。
“您好,我是吴忠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工作人员,请问您刚接到一个00开头的陌生电话吗?这是一通诈骗电话,请您一定不要轻易相信对方所说的,不要将自己的银行卡密码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提供给对方……”接到预警信息后,吴骞立即对正在疑似上当受骗的辖区居民通过96110进行预警。
话还没说完,电话就被对方挂断,吴骞反复拨打,对方都拒绝接听。
“群众挂断我们的电话是常态,有的人看到是陌生的号码,不愿意接,说明他有一定的警觉性。‘警觉性’是一件好事,但我们希望群众能知道,拨打他的电话说明他已经存在上当受骗的风险了。”吴骞无奈地放下座机,拿出自己的手机再次拨打对方的电话……
劝阻电话难打,这是常有的事情,经常一个电话的前五分钟,要向群众解释打电话的目的,在获得信任后,再反反复复向群众叮嘱赶紧卸载手机里的涉诈APP、不要接听陌生电话等等,有时还会被强行挂断电话、被厌恶投诉。“为什么我们的电话群众就难以接受,而诈骗分子的电话,群众就会那么相信!”这是吴骞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。
吴骞告诉我,几天前,公安部推送的预警信息显示受害人正在给陌生人转账,存在被骗风险。反诈中心多名工作人员齐上阵,多次拨打电话劝阻,受害人不相信被骗也不愿透露自己位置信息,派出所社区民警上门寻找也未发现受害人踪迹。眼看着受害人转账从1万到2万,又到4万。一场与骗子抢时间的遭遇战上演,后经多部门协同合作,终于找到当事人,避免进一步被骗。
听到这么严重的后果,看着着急上火的吴骞,我也抓紧时间掏出手机拨打剩下受害人的电话。
在对方上当前拉一把,有可能拯救的是一个家庭。
十几个电话号码,打了足足一个多小时。处理完电话劝阻工作后,吴骞立即展开对几个高危群众的研判工作,这几个高危群众,都是涉嫌被诈骗的高危人员,手机里长期下载着十几款涉诈APP,加入了很多的涉诈微信群。他要不断地研判、甄别,再将研判信息下发到分县局,督促社区民警上门进行劝阻。这部分高危人员已经对骗子的话术深信不疑,简单的电话劝阻难有效果。
“吴骞,吴骞,拍摄人员已经到了。”
趁着午休的空档,吴骞要配合拍摄反诈短视频,结合近期高发频发的案件特点,他一人分饰两角,既讲诈骗手段又表达受害人心理变化。今年以来,他们已经拍摄多部反诈短视频,研判案件特点、预警劝阻、线上线下宣传……目的只有一个,提前把防范措施做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不知不觉,夜幕降临,反诈中心的灯依旧亮着,和其他坚守在一线的战友一样,96110反诈专线旁边,吴骞还在紧张忙碌着……
走出反诈中心,看到一位同事的朋友圈,人潮人海中,总有一抹藏蓝的颜色。像吴骞这样坚守在反诈岗位的工作人员,虽不能去第一线最前沿保护群众,但他们打响的这场无硝烟的反诈“持久战”,却是实打实捂住群众“钱袋子”、保障群众能出行玩乐的基本前提。
编辑 / 海鸥
文字 / 继宏
审核 / 若水
监制 / 小苏打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