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原标题:职业陪诊更专业规范,才能实现多赢
刘效仁
近年来,职业陪诊师给不少患者及家属到医院看病提供了便利服务,也渐渐成为一个新兴行业。业内人士表示,陪诊师除了热情以外,还需要有必要的职业技能,在发生危急情况时可以采取急救措施,最大限度保障生命安全。尽管陪诊师解决了部分就医人群面临的困难,但在收费、流程、服务质量等方面,尚存在行业规范缺位的问题。(见4月17日《中国青年报》)
目前,一些大型电商平台上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已超过500家,生意好的月销达上千单。陪诊服务对于不少患者及家属来说,作用犹如“及时雨”。前些日子,笔者就有过一次就诊经历。从门诊挂号取号,到就诊报到、缴费、检查、取结果,从人工窗口到自助机器,整个过程一直处在未知、变换中,颇费周折。无人陪诊的患者,特别是老年人,往往一脸茫然,反复折腾。
职业陪诊并非仅仅“跑腿”带路,还应提供一定的医疗咨询建议等服务。比如,了解各医院、医生的专长,熟知各种疾病的注意事项,能够更高效地安排预约诊疗及分配时间,帮患者快速准确地向医生描述病情等。总之,职业陪诊员既需要一些医学常识,还要掌握一定的急救、心理学等知识。正因此,有团队招募陪诊员,要求须是有专业医疗背景、学历大专以上、有数年医学相关工作经验者。
毫无疑问,职业陪诊是一种有强烈现实需求的职业。一是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,提升看病效率,减少亲人陪伴的时间成本;二是一定程度上为医院更加有序、高效开展医疗服务提供了助力,也可促进医患相互理解;三是为新兴职业的成长提供了机遇,创造了就业岗位,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活力——比如,已有团队将取号、代问诊、送取结果、代买药、全程陪诊等多元需求研发成APP、小程序、派单系统等互联网产品。
当然,须正视的是,目前,职业陪诊尚存在鱼龙混杂、参差不齐的问题。比如,一些陪诊人故意打价格战,扰乱行情,动辄承诺可帮患者挂专家号,或“走后门”提前预约手术等;当在陪诊过程中遇到某些意外或突发情况时,风险责任划分也不明确,等等。
对于陪诊师,不能一直处于“散养”状态,亟须将其纳入国家新职业目录,明确岗前培训、执业标准,建立专业化、规范化的服务流程等,相关部门可通过搭建正规平台,实现患者、陪诊师与医疗机构的有效连通,让供需双方都安心。
用市场发展、政策引导“两只手”共同推动职业陪诊规范化前行,才能更好发挥其社会价值,实现患者、医院与相关服务市场、从业者之间的多赢。
标签: